這是1996年科學家使用新墨西哥州望遠鏡陣拍攝的圖像,紫色的物質為恒星風所驅離的帶電離子
到了2014年,這項觀測仍然處于進行之中,科學家發現紫色標記的物質從恒星兩級釋放,暗示這顆恒星正處于生長中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使用位于新墨西哥州的射電望遠鏡觀測到一顆超級明亮的恒星誕生過程,比我們的太陽還亮300倍,科學家將其命名為W75N(B)-VLA2。在1996年,科學家也對W75N(B)-VLA2進行了觀測,使用新墨西哥州的甚大陣拍攝到它的圖像,到了2014年,這項觀測仍然處于進行之中,由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負責項目運作,通過歷時近20年的圖像對比,科學家觀察到這顆新生恒星的形成過程。該恒星距離我們大約4200光年,科學家觀察到恒星的形成過程。
在這十多年的時間內,科學家發現該恒星周圍的紫色狀物質開始增多,這是被年輕恒星驅離的超熱電離粒子,揭示了原恒星向成熟恒星的演化階段。為了創建更加清晰的圖像,科學家使用新墨西哥州27面射電望遠鏡對其進行觀測,發現周圍存在一些塵埃物質。在1996年的圖像中,恒星周圍的離子風還處于小規模狀態,但18年后卻已經發展成一個橄欖球形的外觀,這就像一個油炸的圈餅。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天文學家卡洛斯認為這是一個動態的恒星演化過程,我們僅花了十多年的時間就觀察到恒星形成早期所發生的事件。該研究團隊認為未來幾年還將繼續對W75N(B)-VLA2恒星進行觀測,了解大質量恒星是如何誕生與成長的,這有助于我們對類太陽恒星的演化研究。
從圖1中可以看出,這是1996年科學家使用新墨西哥州望遠鏡陣拍攝的圖像,紫色的物質為恒星風所驅離的帶電離子。到了2014年,紫色的物質群開始逐漸擴大,我們可以從圖2中看出,兩極方向上都出現了擴大現象??茖W家認為W75N(B)-VLA2恒星的亮度可能更亮,因為其周圍有黑色的塵埃云覆蓋,遮擋了這顆恒星的光線。(羅輯/編譯)
免責聲明:本文為網絡用戶發布,其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其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這是1996年科學家使用新墨西哥州望遠鏡陣拍攝的圖像,紫色的物質為恒星風所驅離的帶電離子
到了2014年,這項觀測仍然處于進行之中,科學家發現紫色標記的物質從恒星兩級釋放,暗示這顆恒星正處于生長中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使用位于新墨西哥州的射電望遠鏡觀測到一顆超級明亮的恒星誕生過程,比我們的太陽還亮300倍,科學家將其命名為W75N(B)-VLA2。在1996年,科學家也對W75N(B)-VLA2進行了觀測,使用新墨西哥州的甚大陣拍攝到它的圖像,到了2014年,這項觀測仍然處于進行之中,由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負責項目運作,通過歷時近20年的圖像對比,科學家觀察到這顆新生恒星的形成過程。該恒星距離我們大約4200光年,科學家觀察到恒星的形成過程。
在這十多年的時間內,科學家發現該恒星周圍的紫色狀物質開始增多,這是被年輕恒星驅離的超熱電離粒子,揭示了原恒星向成熟恒星的演化階段。為了創建更加清晰的圖像,科學家使用新墨西哥州27面射電望遠鏡對其進行觀測,發現周圍存在一些塵埃物質。在1996年的圖像中,恒星周圍的離子風還處于小規模狀態,但18年后卻已經發展成一個橄欖球形的外觀,這就像一個油炸的圈餅。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天文學家卡洛斯認為這是一個動態的恒星演化過程,我們僅花了十多年的時間就觀察到恒星形成早期所發生的事件。該研究團隊認為未來幾年還將繼續對W75N(B)-VLA2恒星進行觀測,了解大質量恒星是如何誕生與成長的,這有助于我們對類太陽恒星的演化研究。
從圖1中可以看出,這是1996年科學家使用新墨西哥州望遠鏡陣拍攝的圖像,紫色的物質為恒星風所驅離的帶電離子。到了2014年,紫色的物質群開始逐漸擴大,我們可以從圖2中看出,兩極方向上都出現了擴大現象??茖W家認為W75N(B)-VLA2恒星的亮度可能更亮,因為其周圍有黑色的塵埃云覆蓋,遮擋了這顆恒星的光線。(羅輯/編譯)